足迹
潜影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4章 铁索悬棺(第1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大鸟的魂体和江猪的精神体轻轻触碰隔膜。居然很轻松就融入进去。
    迎面的石壁上,用古篆铭刻了几句话。
    修上清之三真,憩灵岳以委迹,游太空以栖神。
    大鸟反复吟诵这三句话,竟有些失神。学道修仙,憩息灵岳,神游太空。这三句话,确是陶弘景祖师爷的真传。
    甬道很深。一个大磁缸放在甬道中间,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,长明灯依然熠熠生辉。
    绕过长明灯,甬道分成三道,向幽深莫测的山底延伸。
    大鸟仔细分辨,山壁及甬道都是天然溶洞所致,并无人力开掘的痕迹。
    大鸟和江猪先走中间的甬道。甬道时而上升,时而下降。有的地方开阔,有的地方窄小,两个时辰后,甬道中断,出现一处笔直的陡崖。陡崖下方可听见汹涌的波浪相激的声响。陡崖上方,有一仅比拳头略大的孔隙。
    大鸟和江猪飘入孔隙。孔隙后方是一处石室。映入他们脑海的是一具棺椁。棺椁并不是平放在石室中间,而是用四根铁索悬在空中。
    铁索悬棺!
    大鸟不止一次听说了铁索悬棺的传闻。
    在孟大师处搜罗到的茅山道派的书籍中,就有一本元代所着的巜茅山志》。其中就有铁索悬棺的记载。
    大宋年间,太监罗淳一在茅山修道。此人一心想要得道成仙,便遍寻仙法。
    机缘巧合之间,罗淳一得知了道教上清派祖师陶弘景墓葬的所在地。
    他认为陶弘景这样的仙师,仙风道骨。墓中一定埋藏着仙丹异宝,可以助他修道一臂之力。
    于是,便打开了陶弘景的墓葬。
    就在这古墓之中,罗渟一看到了此生从未见过的怪异场景。
    一具巨大的棺材,被铁链牵引置于空中。墓室的墙壁之上还刻有铭文。
    ″修上清之三真,憩灵岳以委迹,游太空以栖神。"
    由于棺材内没有尸体,乃一具空棺。罗淳一心中暗喜,认定陶弘景已经羽化成仙。
    于是,他将自己的身后事也照此办理。
    罗淳一身后是否铁索悬棺,巜茅山志》未作记载。后世的考古掘也不见他的踪迹。
    但金陵还是有铁索悬棺问世。2oo5年,金陵将军山下的正德学院在施工时,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明代古墓。
    从墓道口残缺的墓志中,人们找到了墓主人的身份信息。
    明朝永乐年间的都知监太监杨庆。
    又是一个太监,而且是比罗淳一有名的太监。他曾经跟随三宝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。
    在考古队员清理墓室中央已经腐朽垮塌的棺床时,现了古怪。
    在墓室后壁的两壁壁龛内,现了四具两两相对的铁索,这些铁索的高度距离地面半米。
    杨庆的棺椁在下葬时,由四根铁索牵引,悬挂于空中。
    这里居然是一处铁索悬棺!
    只不过由于时间久了,棺椁腐朽脱落到了地上。
    据专家考证,铁索悬棺与道家的修仙思想有关。在道家看来,悬空而葬有利于吸收天地灵气。
    大鸟深信,此处就是陶弘景羽化登仙之处。陶弘景是丹阳秣陵人,也就是今天的金陵江宁。而选择天然洞穴,比土葬更符合道家修仙思想。大鸟去过龙虎山,作为道教鼻祖张道陵选择的祖庭,悬崖峭壁间的悬棺都是安放在天然的洞穴之中,必然对陶弘景有所影响。
    大鸟示意江猪留在石室入口处,一旦情形不对立即离开。
    大鸟飘向悬棺的顶端。棺盖虚掩着,并未盖实。
    大鸟向悬棺揖。"祖师爷,请恕小子不敬。"
    棺中果然如大鸟猜测的一般。并无陶弘景的遗骸。只有一剑、一书、一羽衣。
    果然陶弘景羽化登仙了。大鸟心情激荡,正要卷起桃木剑,真诰和羽衣。一股浓黑如墨的黑气突然从棺底腾起,瞬间就把大鸟的魂体裹挟一空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xwx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