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这野史,怎么全成真了?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2章 亩产万斤的土豆红薯西葫芦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“因为,玉米的名字在大明并不统一,各地称其为‘六谷’,即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。”
    “其实玉米这个东西,最早出现在隋唐的海外商人手里,当然;这是我认为的。”
    听到这话,学子们与先生们满脸疑惑。
    如此之早便传入华夏,为何没有听人说过,没有听皇家推广呢?
    难道是
    无人注重吗?
    此时,最着急的反而是苏县令。
    他当然想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!
    因为只有拿出政绩,自己方能稳步上升爬到更高位!
    “先生,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    李时珍一脸好奇,“哦?你怎么突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,你要去找第六谷?”
    苏岳一脸凝重,“是,我要去找,我要让大明百姓都吃上这个。”
    李时珍一听,顿时笑出了声。
    “先生为何笑?”
    “知道为何玉米没推广开呢?”
    “难道不是因为没人现它的好处吗?”
    “你动脑子想一想,为何如此高产量的作物都出现在大明了;为何没有推广开;请县令动脑子想!”
    “恕我不知,请先生教诲!”
    “一旦玉米出现了,它会利于谁,又会得罪谁?”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32章:亩产万斤的土豆、红薯、西葫芦(第22页)
    听着这提醒,苏岳顿时一愣,仿佛明白了什么。
    不仅是他,就连院长,常斌以及全部学生顿时恍然大悟。
    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震惊,不可思议,以及愤怒!
    苏岳忍不住喉结耸动,“利于民,而有人不希望利于民的东西出现。”
    李时珍满意地点头,“除了一直在用驭民五术之外的皇族,那还有谁不希望百姓更好呢,谁希望老百姓一直处于温饱环境中,不会饿死,同时又不会让百姓过得太好以至于都不去劳作呢?”
    讲述到这,李时珍的表情异常严肃。
    “好了,自己心里有数即可;不用都说出来。”
    这一刻,苏岳的表情有些愤怒,双拳止不住紧握。
    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东西,朝堂竟然不知道;甚至朝堂知道,也可能一笑而过;一定认为不可能有如此高产作物!
    更有可能,人家不想推广!
    迂腐!
    蠢货!
    自大!
    看到这,江哲一脸好奇地翻阅电脑资料,一边验证李时珍的话语。
    “确实是嘉靖十年传入广西的,那时候叫【玉蜀黍】。”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xwx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