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黏人哥儿变甜粥!沉稳屠户宠不够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3章 戏瘾上身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钱匣子的都是铜板,现在说是八两,其实是八吊一千文的铜板,要换成真正的银子还要给钱庄扣掉一点贴水咧。
    周舟:“攒到十吊,咱们就去换银子吧!”赚了钱值得高兴,人尝到甜头后又很快不满足,周舟遗憾地摸摸铜板,“可惜莲藕一年只能卖这么几天。”
    郑则安慰他:“没有莲藕还有别的,怕什么。”
    两人静坐了一会儿,想到他们存钱的目的,周舟有点踌躇地和郑则说了心里的想法,他想去找爹娘了,“十两银子,够我们上路了吗?”
    两人挣了这么久的钱才攒到八两,且不说这次是讨巧,抓住了时机才挣得这么多,接下来也没有莲藕卖了,不知道下一次攒到八两,要到什么时候。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    他和爹娘分开很久了,有时候想起他们都有点恍惚,时隔越久周舟就越心慌,内心隐隐不安。
    郑则拥住他轻拍安抚,十两银子肯定是不够的。吃喝住行都要钱,家里的牛车得留在家给爹娘,若是周舟想动身,或许可先就近找找,比如周舟在河边醒来的地方,虽不知他是从何处落水,又被河水冲下来,逆着河流往上走走,也许能找到些线索。
    两人去城郊外,在附近停留几天寻找,十两银子够了。郑则想,等攒到十两,再开口跟周舟说吧,现在说了平白让他着急,急着挣钱。
    收莲藕那几天,郑大娘变着法子给家人做吃的,带回来的藕分了林家郑家,吃到今天还剩两节。
    今日午饭就做个凉拌藕片配着馒头吃。
    “阿娘,阿爹还没回来吗?”今早村长巡着村子敲锣,挨家挨户通知当家的村民去林氏祠堂聚集,赋税消息下来了,郑老爹去听税收明细。
    郑大娘摇摇头,还没呢,“一时半会回不来,咱就先吃。”
    “等赋税都缴上,咱们老百姓就安心了,一年到头这几日最为心慌。”家家户户都怕赋税政策有变,稻谷晒好装了仓也不敢拿到镇上去卖,眼巴巴等着,娶亲嫁人也得等,税收过后粮食卖了钱,这才敢热闹地办。
    “阿娘,水开了。”周舟蹲在灶口听到锅里水滚,郑大娘往锅中倒了点香醋,接着把藕片全都倒入锅中烫煮,顷刻后捞出。
    周舟端着装了凉水的木盆站在一旁,藕片过凉水后沥干备用。瓷碗里加了蒜末葱花辣椒碎,淋上热油激香味,又加了酱油香醋,倒入沥干的藕片搅拌均匀,简简单单一道菜便做好了。
    “去喊郑则来吃饭吧,咱们留出一份给你阿爹。”
    郑老爹没赶上午饭,他到家都午后了。等人坐下,周舟先给他倒了一碗水,郑老爹接过三两口喝完,这才长长歇了一口气。每回村长说事情,祠堂里总是吵吵闹闹,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事,总有人反反复复问个不停,村长也无奈,也怕真的有人听不懂,这才拖了这么久。
    一家人围坐,郑老爹饿了,咬了一口馒头,含糊不清地开始讲起:“今年的人口税增加了二十文,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,要缴一百二十文一人;田地税,每亩水田纳粮三斗,旱地一斗。”
    按照历年种植经验,一亩水田好年份能收二石稻谷,村里的种田好手就算日日泡在田里伺候,满打满算能收二石又三到五斗,税收三斗还是重了些,水田少的人家缴了税,一亩粮食卖不了多少钱。去年粮铺收一石九百钱,不知今年粮价如何。
    郑则说:“今年农户种了土豆,又如此高产,还以为田税会少收些。”
    郑老爹摇摇头:“今年伊始种下,吃都不够,哪里就能缓过来了。再说了种土豆补贴的是……”他举起筷子指了指上方,继续说:“咱老百姓种出来也只能填填肚子,哪能指望这个减少田税。”
    又叹了口气说:“不过这土豆有比没有好啊,村民终归是还有口吃的。”
    第二天,村长果然就带着衙役挨家挨户上门了。
    衙役称了八斗稻谷,一家人又眼睁睁地看着郑老爹交出四百八十文钱,周舟皱着眉头心里一阵阵泛疼,四口人,都去半两银子了他们家都如此,村里其他人更不用说了。当着衙役的面不敢多言,清苦点的人家等人一走,把门一关,汉子的骂声、女娘的哭声掩不住地隔墙传来。
    黑豆和豌豆不知从哪里钻了空子,两只毛绒绒挨蹭着跑到前院来,跑太快了在地上摔倒翻滚,欢乐地哼唧。小狗崽不知人的愁苦,绕着人四处转悠,周舟赶紧把它们托起来,抱远了些,等配着大刀面色严肃的衙役走了才把它们放下来。
    衙役收税要好几天,村里气氛低迷,小孩子也不敢叫喊玩闹,家家户户院门紧闭,人人憋着一股气,没人出门。
    等村里再次传来村长的敲锣声,宣布响水村税收结束,大伙儿心气儿才慢慢缓过来,树下有人唠嗑,溪边也来人洗衣裳了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xwx.net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