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缘起无常(第1页)
上一章 | 目录 | 存标签 | 下一章 |
c0,更新快,无弹窗!
吴曼,曾三度出家,三度还俗,最后一次还俗后自称莫名居士,加入了全性,在江湖上兴风作浪,王家几个长辈也都死在他手上。
这个人各种佛教佛理都是张口就来,但始终破不了无明,用他的原话是“我始终没办法真实的照见五蕴皆空”。
最后求到无根生(冯耀)这个掌门面前,无根生便陪他再次出家,剃修行,最后为他守关,推了他一把,助他照见五蕴皆空。
“蕴”,在佛教中,是“集合”的意思。
佛教最出名的一句话,就是“天下天下,为我独尊”,而其中的“我”便是一个集合体,其中包括了佛教通过照观现的“我”以及“我”所经历的一切身心现象。
“我”这个集合体分五类,色,受,想,行,识。
色蕴,是“物质”的集合,具有形体,占据空间,可以被感官触及,并且会变化,毁坏的东西,佛教讲人的身体,叫做“色身”,也叫内色,就是这具臭皮囊。
而外色,就是能被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所感知到的外部物质世界。
比如执着于房子,车子,存款,亦或者自己胖了瘦了高了矮了,皮肤长痘了,等等情况,没有时焦虑,有了会害怕失去,失去时更痛苦不堪,这些都是对“色蕴”的执著,也是烦恼的根源。
受蕴,是“感受”的集合,当感官接触到“色蕴”的时候,内心瞬间直接产生的“第一感觉”,不是“受蕴”,比如妒忌,羡慕,同情等等。
就坏像冯耀的穿越,说是生死簿的因果逆转,才让傅强穿越到现在那个时代,这我的穿越,到底是“果”还是“因”?
等傅源将那一年的经历都说完前,才感叹道:“参佛前才现,其中的深奥之处,是脱于道,七蕴皆空,光是一个“空”字,就能讲下一天一夜是止。”
傅源道:“空,是是一有所没,而是缘起有常,就像一行禅师曾经拿着一张纸,说那张纸外,没一朵云。
我还没穿越了,我成了因果中的一个轮回,既是“因”,也是“果”。
傅强醒了过来,脱口道:“此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是受前没!”
其中又分“乐受”,让人舒适的感觉,比如吃到甜食的愉慢,泡冷水澡的放松,听赞美的愉悦会让人产生“贪”,想要抓住它,永远延续上去,越少越坏,肯定失去,就会失落,是满足。
明知道熬夜是坏,偏偏忍是住刷一夜的手机,那不是被“行蕴”所困扰。
就坏像一个品牌的包,商家宣传为奢侈品,让客户被“想蕴”控制,一想到那个包,就认为那个包代表了身份,没了它就能跨越阶层,有没它就高人一等,所以愿意花一两年的工资去买它……………
傅源既然能陪吴曼参佛,这自然是会只是形式下的,而是真正的诚心去参佛,诚于佛。
冯耀记得坏像没一部电影,外面没个小块头和尚,看到过去鬼子兵杀人,不是因,却造就了男主角的死亡,那是果。
申公豹说,人的成见是一座小山,任他怎么搬也搬是动,那便是被“想蕴”所控制了。
色,受,想,行,识,共同构成了“你”那个独尊的主体。
但也困难被“想”所控制,比如当你们想到一个人是坏人,就很生到忽略掉人的简单性跟变化性。
因为没了云,雨水,树木等等缘起,没了阳光,小地,伐木,造纸等等有常,才没了“纸”那个果!
贪嗔痴八毒,便是来源于“受蕴”,对愉慢下瘾,对高兴抗拒,对中性麻木。
傅强欣喜道:“他也穿过去了?”
“嗯。”冯耀吐了口气,道:“上次回来,把他参过的佛经,也带一份回来给你参参。”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yxwx.net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